
珊瑚礁危機!刊載於《自然》期刊的最新海洋研究顯示,全球64個地區逾800個珊瑚礁地帶之中,83%的魚類數目因為濫捕而在40年間少了一大半,就算施行最嚴厲措施去管理,平均都要35年才能回復生態平衡,情況嚴重者要近60年才能復元。
由英美等學者做的聯合研究指出,珊瑚礁生態失衡的主因,在於一些負責維持平衡的「海洋***」數目不足,例如草食類的黑長鯧、鸚嘴魚,以及腐食類的藍子魚、雀鯛,助長不利珊瑚礁的生物過盛,例如窒礙珊瑚礁生長的藻類,以及專吃珊瑚礁的無脊椎動物。
帶領研究的澳洲海洋科學學院麥尼爾博士(Aaron MacNeil)說,關島等熱帶島嶼在二戰後人口急升,因此這些地方珊瑚礁受破壞的情況特別嚴重,令魚的數量大幅下跌。但在管理得宜的地區,生態可持續的情況就十分理想。
研究團隊建議管制在珊瑚礁範圍的捕魚人數以及可以捕撈的魚類,並禁止使用破壞力太強的捕魚工具。
珊瑚礁雖然僅佔全球海洋面積0.25%,但有近200萬品種海洋生物以此為家,佔魚類總數四分一。
英國《泰晤士報》
由英美等學者做的聯合研究指出,珊瑚礁生態失衡的主因,在於一些負責維持平衡的「海洋***」數目不足,例如草食類的黑長鯧、鸚嘴魚,以及腐食類的藍子魚、雀鯛,助長不利珊瑚礁的生物過盛,例如窒礙珊瑚礁生長的藻類,以及專吃珊瑚礁的無脊椎動物。
帶領研究的澳洲海洋科學學院麥尼爾博士(Aaron MacNeil)說,關島等熱帶島嶼在二戰後人口急升,因此這些地方珊瑚礁受破壞的情況特別嚴重,令魚的數量大幅下跌。但在管理得宜的地區,生態可持續的情況就十分理想。
研究團隊建議管制在珊瑚礁範圍的捕魚人數以及可以捕撈的魚類,並禁止使用破壞力太強的捕魚工具。
珊瑚礁雖然僅佔全球海洋面積0.25%,但有近200萬品種海洋生物以此為家,佔魚類總數四分一。
英國《泰晤士報》
以下内容只允许轉載看帖和回帖